7月9日,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莲田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内,镇党委柯书记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与6名来访村民围坐交谈。“池塘护栏得赶紧修,小孩靠近太危险”“西头村集体资产出租流程得规范”……针对村民提出的8条诉求,他逐条记录回应,当场解决7条实际问题。这场“面对面”的接访,是马甲镇人大代表扎根基层、让民声落地的生动实践。

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已成为收集民声的核心载体。新民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成立以来,已开展活动40余次,接待和走访群众180余人次,收到群众反映问题120余件,形成代表建议意见15件。2024年5月,马甲镇新民村村民杜先生因经济纠纷与他人发生激烈争执,入驻活动室的人大代表杜丕生第一时间到场调解,避免了事态升级并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2024年以来,该活动室26名入驻代表处理宅基地、邻里等纠纷18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得到群众的一致肯定。
收到的民声如何转化为实际举措?精准的转化机制是关键。2025年4月,马甲镇组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聚焦万虹公路沿线交通秩序、镇区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通过实地走访提出25条针对性意见建议,涵盖优化交通流线、清理占道经营等具体问题。针对万虹路“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占道路”等“三乱”问题,代表们明确按“三清楚”标准推进整治,并协调绿化亮化与卫生保洁进行常态化管理。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方协作,跨部门协同让治理能进一步提升。此前,新民村杜先生因住房面积不足求助活动室,代表们联合镇土地所、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助其协调手续建成新房。如今,马甲镇人大主席团联合交警、消防等部门成立矛盾纠纷处理统筹协调小组,推动矛盾纠纷调解由人大代表单打独斗的“星星之火”变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燎原之势”。

为确保民声落地有长效,机制建设不可少。马甲镇人大主席团明确要求代表每月至少1次进驻活动室接访,建立“收集—分流—办理—反馈—评议”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专题调研视察活动中,镇人大主席表示,建立“调研—整改—收账—回访”的闭环机制,定期“回头看”,督促责任部门整改,确保问题不反弹。
在马甲镇,人大代表以活动室为枢纽,让民声贯穿治理全程。这种“沉下去”的实践,通过收集、转化、协同、长效的全链运作,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有效,也让群众的获得感在一件件实事中不断积累。【责任编辑:胡俊】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