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时节如何养生?中医认为,应顺应自然,以“收”为要,重在润燥、健脾、养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李光耀从岭南靓汤、穴位按摩及中医辨证三个方面,为岭南街坊们详述处暑养生之道。
岭南靓汤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汤文化深厚,处暑时节汤品以清热润燥、健脾益肺为主,兼顾岭南地域特点。推荐一道经典汤方:
霸王花无花果猪骨汤(清热润肺除积热)
原料:干霸王花50克、猪骨500克、无花果5-6颗、南杏10克、陈皮1瓣、胡萝卜1根、生姜2片。
做法:霸王花提前用清水泡软,洗净后撕开。猪骨焯水备用,胡萝卜切块。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煲,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煲1.5-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穴位按摩
处暑后阳气收敛,人体易出现“秋乏”,穴位按摩可调节气机,助气血调和。推荐以下三个穴位:
足三里:健脾益气
位置: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
手法:拇指按压至酸胀感,每日3次,每次5分钟。
功效: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缓解处暑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太溪穴:滋阴润燥
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感为度,每次5分钟。
功效:秋燥伤阴,按揉可滋肾阴、润全身、安心神。
迎香穴:宣通肺气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手法:食指揉按至微热,每日早晚各3分钟。
功效:通利鼻窍、预防秋燥伤肺,应对处暑后口干鼻燥、感冒初起。
中医辨证
处暑时节人体易因燥、湿、寒交织而发病,此时节养生需兼顾地域特点:北方燥气偏盛,易伤肺津;岭南暑湿未消,易“燥湿交织”,要根据自身症状辨证调理,防病于未然。
常见证型及调理如下:
1.肺燥津伤证
表现:干咳无痰、鼻咽干燥、皮肤干裂等症状。
调理:宜润肺生津,可食梨、蜂蜜、银耳等;中药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2.脾虚湿困证
表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困重(岭南常见)。
调理:宜健脾祛湿,食疗加入山药、薏米;中药参考参苓白术散。
3.阴阳两虚证
表现: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口干不欲饮(多见于体弱或老人)。
调理:宜阴阳双补,可食枸杞、黑芝麻;中药可用金匮肾气丸化裁。
羊城晚报记者王沫依通讯员王慧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