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深 | 一所职业院校的技能突围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新闻纵深 | 一所职业院校的技能突围


新闻纵深 | 一所职业院校的技能突围

  2025-09-24 12:10:15     简体|繁體
http://app.993113.com/1090802.html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

一所职业院校的技能突围

■阅读提示

2023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省级奖项93项;2024年,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省级奖项84项;2025年,获得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级奖项72项……

这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最近三年在世赛(国赛)和省赛中的战绩。这些成绩不仅是选手们日夜奋战的见证,更是该校深耕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缩影。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支点,撬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让“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还在继续。

近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结合数字孪生技术进行离散行业生产线设备拆装和功能调试。河北日报记者陈华摄

■以赛促学

磨砺技能精兵

“金奖!”今年8月底,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的赛场上,结果宣布的那一刻,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学生张凯勋内心澎湃,难掩激动。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对他苦练的最高褒奖,更是他从迷茫新生到“技术能手”蜕变的见证。

初入校园,“职业教育学什么?怎么学?”的疑问曾让张凯勋感到迷茫。转折发生在大一,他加入了学校的PLC电器控制社团。

在实训室里,当抽象的课本知识化为可编程控制器精准的指令输出时,他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技能竞赛的舞台。

两年多的磨砺,让张凯勋收获了累累硕果。但最令他难忘的,不是领奖台上的高光时刻,而是赛场上“惊心动魄”的考验。

在这次比赛中,设备传感器读数突然异常。作为队长,张凯勋临危不乱,他与队友默契配合,沉着地排查信号线、万用表……最终,问题锁定在磁头端。短短几分钟,危机化解。这看似轻松的几分钟,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千锤百炼。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锤炼过硬本领,在邢献芳为首的教师团队带领下,张凯勋和队员们投身于一个个真实的工业项目研发:从切肉机上下料装置到铸件修复机,再到生煎包冷冻推送装置。他们将课堂搬到车间,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为了将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完美应用于比赛,他们更是啃下了“硬骨头”。

“实际操作中,机器夹爪灵活自如,但它的数字镜像却无法同步呈现。”邢献芳老师回忆道,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团队反复奔赴企业求教专家,泡在实训室里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攻关。

每天训练十余个小时,凌晨返回住处是家常便饭。正是这份执着,铸就了赛场上处变不惊的底气。

技能大赛带来的远不止专业技能的精进,更淬炼了团队成员协作共进的凝聚力、高效管理时间的能力和百折不挠的品格。“与全国最优秀的同龄人同台竞技,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情。”张凯勋说,每一次比拼,都是对自我的极限超越。

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张凯勋一样通过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坚定信念、淬炼自身的学子,还有很多。

近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通过赛前集训、团队协作、实战演练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我们将技能大赛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一块试金石和引领教学改革的指挥棒。”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阿莉表示,学校打造全员覆盖、阶梯培养的竞赛育人新生态,目前构建了专业社团—校级竞赛—省级选拔—国家级冲刺四级培养体系,开展各类学习成果认定,实施大赛成绩置换学分政策,激励学生参赛热情。

从迷茫到坚定,从青涩到娴熟,张凯勋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在这里,技能不仅改变命运,更能成就梦想。

近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实训室备赛。河北日报记者陈华摄

■以赛促教

构建人才培养新生态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不仅是“考学生”,更是“考老师”。

如何破解课堂教学和产业需求两张皮?这是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

解决的答案,是从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失利中寻得的。

2015年,时任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通信教研室主任的刘洋带领2名学生,到南京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的比赛。

由于那时教学还是普通的学科类培养,学生们聚焦理论学习,接触设备比较少。在比赛现场,学生们看到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一下乱了手脚,那次的成绩在同赛道比赛中几乎垫底。

回到学校的刘洋开始反思:如何将技能大赛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此,他和团队成员变身企业需求调查员,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

2016年,在学校领导支持下,他们对铁道通信和通信技术两个专业进行改革。

“我们破除了既有学科课程体系,通过对接产业需求、岗位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了数据通信、室内分布、网络优化等课程。”现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的刘洋介绍。

在师资队伍上,他们强化教师职业能力,派教师参加企业职业培训和跟岗实践,组织教师考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在课程内容方面,联合企业工程师把企业真实工程项目转化为课程内容。

渐渐地,赛教融合课程改革扩展到学校所有专业,赛教融合程度也在逐步深入。

以建筑系为例,他们将土木建筑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的建筑工程识图、建筑装饰数字化施工、建筑智能化安装与调试等赛项资源碎片化为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建筑设备等多专业课程项目中,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多专业交叉融合课程体系。

“我们将赛项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赛项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赛项评价转化为教学评价、赛项设备转化为教学设备,开展技能集训教学资源库建设,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徐越群说。

此外,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题也能反哺课堂教学。

学院建立大赛标准、课程模块、教学项目三级转化机制,与企业联合将大赛蕴含的真实生产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如2024年世赛时用到的无人机装调技术和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分别在《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和《无人机飞行操控》课程中得到了及时应用。

以赛促教,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带来了看得见的成绩。近年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多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主持建设国家级高速铁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参与职业教育“101计划”课程改革试点,建成“育训双能”课程47门。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陈华制图/孙涛

■以赛促就

推进产教融合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温家政与太原铁路局签订了就业协议书,于8月初正式入职。

温家政曾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计价赛项中获得银奖。

“大赛是锤炼学生专业技能的熔炉,比赛的高强度和高标准,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技能水平。同时,获奖证书也成为我们找工作的重要砝码。”温家政表示。

在2025届毕业生中,像温家政一样毕业即入岗的学生共有1300余名。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是学生技术比拼的舞台,更成为学生职业发展的助推器。从竞赛项目的技术指导,到为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支撑,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赛场背后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力量。

2019年起,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开展“2+1”定向培养工作,联合设立提前就业班,开展铁路技术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共同培育铁路准员工。

和普通班学生不同的是,这些准员工前两年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第三年签订就业协议书后,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专项培养。

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董静介绍,目前学校组织了线路工、桥隧工、接触网工、电力机车副司机等18个工种的“2+1”定向培养班,已培养学生6606名,他们毕业前都拿到了铁路特有工种上岗职业资格证。

据了解,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产赛互通、优质就业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学校将赛事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同时通过定向培养,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所需技能以及管理上的实际需求,实现有效供需对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吴阿莉表示。

校企合作带来的不仅是人才培养上的精准对接,在这里,招聘会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开专场。

由于该校铁路相关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18个铁路局、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及各城市的轨道交通集团培养,学校会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一企一专场”校园招聘活动。

“专场招聘会上的企业需求岗位与学院专业设置高度匹配,实现了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今年以来,我们已完成专场招聘会20余场。同时,通过校企互动,更直观地了解到行业动态和用人需求,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吴阿莉说,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强化企业需求导向,进一步探索赛事+技术服务模式,实现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

让技能成为人生的一种选择,成为实现梦想的途径。如今,从学校到赛场,越来越多的工匠少年将通过技能大赛走向人生的高光时刻。(河北日报记者陈华)

■记者手记

赛出人才“炼”出真金

职业技能大赛是展示精湛技艺的大擂台,也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当前,从世界技能大赛的国际舞台到职业院校的实训车间,一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的深刻变革,让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河北省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断健全,竞赛基础逐步夯实,竞赛氛围日益浓厚。构建起覆盖全学科、贯穿全学年的赛事矩阵,让竞技精神成为撬动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支点,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

技能竞赛还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

办好职业教育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所学契合社会所需。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题从要求“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到如今“赛题源于生产、成果用于生产、人才服务生产”,这一变化折射出合作关系更紧密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正成为新趋势。

比如,在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测绘技术专业学生的课表上,比赛时用到的无人机装调技术和无人机飞行操控技术,都在课程中得到了及时应用。

人才培养和产业紧密对接,让人才培养更高效、人才供需更匹配。这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技能竞赛更是价值引领的大课堂。

职业教育“低人一等”、技能人才“难登大雅之堂”的标签,曾是制约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隐形障碍。建设技能型社会,既需要政策供给持续加力,更需要全社会破除观念藩篱,让每个技能劳动者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

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不仅在于奖牌数量,更在于它为那些曾被定义为“考不上好大学”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深入人心。对于技能人才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参加竞赛不只是磨砺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人生出彩信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技能人才的黄金时代。当实训楼的灯光彻夜不熄,当参加技能大赛成为每一个职校生努力的方向,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更是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价值回归。(陈华)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