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购买保险是一个规避风险的选择。但面对家庭的第一份保障预算,选择医疗险还是重疾险是很多家庭面临的难题,那下面保险顾问就来跟大家详细说说,帮助大家做好保障。
家庭的第一份保障,选医疗险还是重疾险
家庭第一份保障的选择,本质是用有限预算覆盖最紧迫的风险。医疗险和重疾险并非“二选一”,而是“基础与进阶”的关系——预算有限先买医疗险,预算充足两者搭配,具体可按“三步骤决策法”操作:
第一步:用300元筑牢“医疗防火墙”
医疗险是家庭保障的“基石”,每年几百元就能覆盖几十万住院费,尤其适合以下场景:
报销大额医疗费:无论是癌症化疗、心脏搭桥手术,还是CAR-T疗法(单针120万),百万医疗险都能按约定比例报销(通常社保报销后100%赔付)。2025年热销的蓝医保(好医好药版),30岁人群年缴240元即可获得300万保额,还包含外购药、质子重离子治疗等责任。
健康异常也能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若买不了重疾险,可选择防癌医疗险(如好医保防癌医疗),或当地“惠民保”(不限健康状况,年缴百元左右)。
覆盖日常医疗需求:感冒发烧住院、肺炎治疗等普通疾病,扣除1万元免赔额后也能报销。对比案例显示,30岁患者阑尾炎手术花费1.5万元,社保报销6000元后,医疗险再报8000元,自付仅1000元。
核心动作:优先选择保证续保20年的产品(如超越保2020),避免因健康恶化或产品停售失去保障。

第二步:年收入5万以上,必加重疾险
当预算超过2000元/年,需补充重疾险,它解决的是医疗险无法覆盖的“隐性损失”:
收入补偿:35岁男性患癌后停工2年,若年收入20万,至少损失40万,而50万保额的重疾险可一次性赔付这笔钱。2025年高性价比的达尔文12号,30岁男性投保50万保额保至70岁,年缴仅3200元。
康复与生活开支:癌症术后康复费用年均8-15万(含营养、护理、复查),重疾险赔付金可自由支配,避免动用家庭储蓄。
房贷/负债压力:若家庭有100万房贷,重疾险保额建议至少覆盖负债的50%,防止“因病断供”。
关键提醒:若健康状况允许(如无结节、高血压),尽量选择含中症+轻症多次赔付的产品,当前主流重疾险(如超级玛丽9号)轻症可赔3次30%保额,远优于仅赔1次的老产品。

第三步:按家庭角色动态调整优先级
家庭经济支柱(30-50岁):医疗险+重疾险“双配置”
优先级:百万医疗险(200-500元)+ 定期重疾险(保额=3-5倍年收入)。例如年收入30万的家庭支柱,配置60万保额重疾险(保至70岁)+ 百万医疗险,年总保费约4000元,可覆盖治疗费用和3年收入损失。
附加建议:若有房贷车贷,补充定期寿险(如定海柱7号,100万保额年缴仅1000元),防止身故导致家庭经济崩溃。
孩子(0-18岁):先医疗险,再“小额重疾险”
医疗险:优先办理少儿医保(年缴200-500元),叠加百万医疗险(如小顽童医疗险,0岁宝宝年缴580元保300万)。
重疾险:选择保30年的消费型产品(如大黄蜂16号),50万保额年缴仅800元,重点覆盖白血病、严重手足口病等少儿高发重疾。
老人(50岁以上):医疗险为主,重疾险慎买
必买:百万医疗险(若健康异常则换防癌医疗险),55岁人群年缴约1500元,可覆盖癌症、心梗等老年高发疾病治疗费用。
慎买重疾险:50岁后重疾险保费常出现“倒挂”(总保费>保额),例如55岁女性买50万终身重疾险,年缴保费高达1.2万,20年总保费24万,远超保额实用价值
家庭的第一份保障,对于不同的人选择是不一样的,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和家人的需求进行选择。另外,在投保时,别因“返还型”买重疾险,健康告知“宁多勿少。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