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座谈会昨日在厦门举行。

湖里创新园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的专业团队为职工维权保驾护航。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翁华鸿通讯员林依静图/受访单位提供)昨日,全面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座谈会在厦门举行。活动由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主办,厦门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规模迅速壮大,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劳动权益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为积极回应这一新变化,在全国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的具体指导下,厦门市总工会持续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探索推进“园区枫桥”“驿站枫桥”等调处机制深度融合,构建覆盖更广、运作更高效的维权服务体系,并主动参与地方立法,将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规范,以法治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率先走出一条工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系统创新
“多元共治”构建权益保障新格局
厦门市委市政府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市总工会等37个职能部门组成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专班。在厦门市委和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专班的指导下,市总工会牢牢把握新时代工会工作新使命,围绕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法治化建设,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和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持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归属感。
2023年9月,厦门聚焦服务质效,建立多元共治维权服务体系。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市司法局等24家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共同建设全省首家市级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并在各区、各行业同步建立分中心和调解工作站,配备1名至3名专业调解员,实现市、区、行业三级联动。
市总工会还通过购买服务,引入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社工团队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并制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案件调解补贴办法(试行)》,激励更多专业力量加入。
经过连续三年的充分调研,市总工会大力推进立法工作进程。今年来,在市人大社会委和法制委指导下,市总工会委托高校专家团队,参与《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的起草、说明、论证等工作,并联合市人社局等部门先后多次征求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专家的立法意见,会同相关单位对草案进行多次修改。
今年8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网约配送员劳动权益保障若干规定(草案)》经市人大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该法规以“小切口”方式聚焦平台数据归集、算法监测、维权机制建设、职业荣誉提升等关键环节,填补全国相关立法空白,将于2026年1月1日起实施,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模式创新
“一站一云”打造维权服务新生态
为破解新业态劳动者维权过程中存在的流程周期长、成本高、便利度低等问题,市总工会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探索出“实体站点+数字云端”的双轮驱动新模式,全面提升维权服务的效率与便利度。
走进厦门市职工服务中心,在这里设立的全国首个骑手主题工会驿站——骑士妙享加油站,成为新业态职工的温暖港湾。驿站不仅提供饮水、休息、充电等暖心服务,还是维权、技能培训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阵地。这只是市总工会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广大新业态劳动者工作的一个缩影。
线下实体“一站式”服务,让劳动者“投诉有门、求助有方”。依托各级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市总工会打造集案件受理、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就业创业、学历提升、求职招聘、技能提升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会一站式服务”,完善前端受理、中端即时调解、后端持续跟进的“前中后”流程。
线上“云端枫桥”智慧赋能,可让劳动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调裁审”全流程服务。市总工会持续开发智慧工会服务矩阵,搭建“云调解”服务平台,不仅能让新业态劳动者免费学习职业技能和维权知识,还实现手机视频连线调解、线上提交仲裁审查确认等功能。劳动者可使用“云端枫桥”设备自动生成申请文书,扫描生成的电子文档可在“调裁审”各环节使用。
此外,“生活地图”模块可以帮助劳动者就近寻找“工会驿站”。全市工会驿站可为劳动者提供线上法律服务,有条件的还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打通基层维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实效创新
“调裁审一体”形成纠纷化解新范式
作为全市传统产业的聚集地,同安工业园区以“网格化+智慧化”模式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劳动关系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2024年以来,园区共排查化解风险180条,调解劳动争议1554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395万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称号。
与传统产业园区的“网格枫桥”模式相呼应,作为厦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的湖里创新园,则通过搭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设立“职工法援室、调解工作室、仲裁庭、劳动法庭”等功能区,畅通“访调裁诉”一体化衔接机制,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自基地成立以来,累计成功调解499起案件,涉及金额933.5万元。
在这些典型实践的带动下,市总工会不断优化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推动劳动争议化解从单一调解向“调裁审一体化”跃升,实现服务更加有力、维权更加便捷、职能更加凸显。
依托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工会与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共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促成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调裁审”口径统一。工会牵头开展新业态纠纷调解,行业主管部门配合,我市的劳动纠纷化解成功率和时效性持续明显提升。
此前,新业态劳动者维权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法院诉讼、异地诉讼等繁杂流程,维权成本高。如今,市、区、行业三级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与遍布全市的工会驿站服务网点相结合,织密新业态维权服务网络,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2024年,全市共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咨询、调解、仲裁等维权服务2064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市总工会深度参与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专班,促进工会法律监督职能、“枫桥”服务、专属服务等措施纳入党委政府整体工作布局。同时,积极参与新业态立法工作,实现工会与司法行政机关、立法部门工作机制有机衔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