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十四五”收官在即,吉林大地,气象一新。从绿电奔涌,到新能源赛道的驰骋创新;从现代农业“千亿斤粮食”工程的夯实根基,到“长白天下雪”吸引的四海宾朋……这片黑土地正书写着全面振兴的崭新答卷。
即日起,本网推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专栏,带您一起翻开十四五期间吉林做出的“精彩答卷”。
长春有家机器人4S店
从灵活的仿生手指细致地做家务,到庞大的机械臂在工厂中挥舞……近年来,吉林的机器人产业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在长春新区,一家与众不同的“4S店”引发关注。
这里展示和服务的不是汽车,而是各种形态的仿生机器人。作为东北地区首家机器人4S店,它不仅是吉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十四五”以来,吉林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的生动实践。
创新生态的新窗口
走进这家机器人4S店,仿佛步入未来世界。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琳琅满目。与传统4S店类似,这里提供涵盖展示、销售、维护、培训的一站式服务。


“不同领域客户都能在这里获得高度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应用示范基地总经理助理王宏嘉介绍,这家4S店的背后,是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构建的“三位一体”创新格局。全国首家仿生机器人Mall提供沉浸式消费体验,应用示范基地推动技术落地,再加上4S店的服务保障,共同形成了技术、消费、企业三大生态协同发展的产业闭环。
从“零”到“林”的产业生态
事实上,吉林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早有战略谋划。

4月24日,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授牌。该中心由依托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露泉院士领衔,任雷教授团队主导,联合月泉仿生、吉林资本、长兴基金、紫东太初、星网宇达五家优秀企业共同发起设立。
成立之初,创新中心目标就非常明确。
创新中心将依托吉林省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统筹应用场景资源,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突破,解决场景落地难题,重塑东北制造业竞争力,助力吉林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中心制定了分阶段发展目标,计划到2030年,完成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示范,培育细分领域领先的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今年9月30日,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应用示范基地在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全国首个集具身智能技术示范、多场景沉浸体验与创新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平台落地。
同日,全国首家“仿生机器人MALL”也揭开面纱。这一全国首创业态融合展示、科普、体验、消费与产业服务功能,通过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构建特色消费生态,打造为东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科技消费核心地标。
仿生技术引领创新浪潮
吉林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背后,是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撑。

依托吉林大学任雷教授国际首创的“仿生拉压体机器人理论与技术”,团队研发的“仿生拉压体灵巧手”,是目前全球自由度最高的仿生灵巧手,可完成复杂多样的类人灵巧抓握和操控动作。
任雷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仿生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目前,吉林省内高校共同成立了“人工智能+仿生具身智能机器人教育联盟”,计划在基础与高等教育阶段推广相关课程与竞赛,为产业储备后备人才,形成“技术+人才”双驱动发展格局。
精心培育产业沃土
吉林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精心布局与政策支持。
今年6月,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吉林省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科技攻关实施方案(2025-2029)》,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路线图。
到2027年,建成较为完善的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平台3个,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成果和“拳头”产品。
到2029年,建成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不少于30个,形成以应用场景需求为牵引,高质量核心部组件制造为支撑,催生、招引整机制造生产企业为目标的发展格局,在国内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体现吉林影响力。

而作为北湖新区城市建设综合运营服务商,在建设发展进程中,龙翔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龙翔集团),在先后担负奥体中心、北湖公园、伊通河水系治理、三路七桥、长新创谷、现代物流园等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后,筑巢引凤,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越的营商平台,成功吸引了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企业及研发机构聚集落户,构建起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
企业的集聚发展更为惊人。
长新创谷作为北湖未来科学城的核心载体,已集聚企业和服务机构860余家,实体企业近300家,吸引创业就业人才8500余人。
未来,吉林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在这里得到具象化实践。
作为我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领域的开拓者、主力军,吉翼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于8月15日注册成立,这家公司也被寄予厚望,被看作是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长春新区作为吉林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先导区,正加快建设6万平方米的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园,并订制化出台专项政策,在园区服务、产业赋能、租金优惠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概念验证到商业落地,吉林的机器人产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之路。随着东北首家机器人4S店开业、仿生机器人Mall迎客,吉林的机器人产业正进入市场化、商业化新阶段。
五年前,这一切还只是蓝图。五年后,吉林已拥有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科里科气”的吉林,正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陈志文
摄影张秋磊
摄制董文博
编辑: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