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隆化县西底沟村树莓园里村民正在搬运刚采摘的树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9月19日清晨,隆化县韩家店乡西底沟村的百亩树莓园里,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20多名村民穿梭其间,饱满的树莓很快装满了果盘。不远处的两座冷库里,工人们麻利地将速冻保鲜后的树莓分装打包。
“头回承包树莓园就遇上天灾,多亏了大家帮衬。”看着眼前的忙碌景象,承包户任国庆露出了笑容。今年7月下旬,正当头茬树莓即将成熟时,连续强降雨让十多亩树莓被淹。入秋未久,霜冻提前而至。“眼看果儿就要烂在地里,投入的十几万元要打水漂儿,我整夜睡不着。”她说。
眼看任国庆犯了难,省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他们一方面邀请农技专家现场“把脉”,制定建冷棚延长树莓生长期方案,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外地客商,帮助拓宽销售渠道。
“冷棚就是树莓的‘保暖衣’。”任国庆指着园里新建的10座冷棚说,过几天还要再建10座。有了冷棚加持,树莓春季出苗能提前十多天,秋季结果期可延长20天。“相当于多摘一个月果儿,效益肯定比往年高。”任国庆说。
任国庆介绍,9月18日,首批13吨树莓卖了近20万元。目前冷库里储存着3吨,还能再采十几天,预计全年销售额能达35万元。
谁能想到,这个曾是全省深度贫困村的小山村,如今靠着小树莓蹚出了增收路。2019年,驻村工作队携手中华环保基金会,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实地勘察后认定,耐寒耐旱的树莓与当地高寒沙质土壤高度适配。于是,50亩生态树莓园项目就此落地。2022年,树莓园规模又扩建至百亩。
“树莓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健康小浆果’,经济潜力大,但也娇贵得很。”驻村工作队队员王树英说,树莓果皮薄,常温下仅能保存8小时左右,稍不留意就会腐烂。工作队发挥资源优势,帮村里建起两座冷库,为树莓“锁鲜”筑牢防线。
有了硬件支撑,还需精细管理。此前树莓园由村集体直接管理,因管护不到位,效益始终没能最大化。西底沟村党支部书记张桂学介绍,今年年初,村里公开竞价出让树莓园经营权。经过多轮角逐,任国庆以每年11.8万元的价格拿下经营权,村集体也因此多增收7万余元。
为保障果品质量、提高采摘效率,任国庆还提高了用工报酬,按量计薪,务工村民每月收入最高达5000元。“大家干劲特别足,天一亮就主动来上工!”她说。
“西底沟村的树莓园不仅挺过了难关,更实现了承包户、村集体、村民三方增收。”王树英说。(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编辑: 来源: